第17屆政府/行業信息化安全年會:李舟軍教授深度剖析大模型與網絡安全
2025-02-18 17:13:24

   12月20日,北京成功舉辦了由公安部第三研究所承辦的“第17屆政府/行業信息化安全年會”。會議聚焦于“人工智能時代的網絡安全技術”,吸引了眾多專家和學者參與。他們圍繞等級保護的核心技術、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安全防護、數據安全、大型模型安全、軟件供應鏈安全等領域的最新技術、應用趨勢和發展狀況進行了深入探討,旨在為我國網絡安全事業的進步提供策略和建議。

   出席本次會議的有公安部網絡安全保衛局副局長石鈾、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總工程師陸臻、國家統計局數據管理中心副主任谷晨陽等領導,以及中國華電數字化中心副主任羅建東、中國網絡安全審查技術與認證中心原黨委書記王連印等專家。此外,浙江大學、中國石油、北京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科院計算所等研究機構和企業的信息安全負責人也參加了會議。中國計算機學會計算機安全專委會主任嚴明擔任了會議主持。

   在會上,石鈾副局長發表致辭,強調在人工智能時代,數據安全的保護工作需要在制度、體系和技術三個層面進一步深化、細化、落實。他期望與會專家能夠深入交流,共同為國家數據安全的穩定和長遠發展貢獻力量。


   本屆年會特設“人工智能時代下的數據安全”圓桌論壇,由王連印研究員主持。中國人民銀行安全專家指出,人工智能在金融領域應用廣泛,但其“雙刃劍”特性要求國家和行業通過多種途徑最大化其積極作用,并控制負面影響。徐克付研究員提出,大模型訓練中的隱私保護需政策與技術并重,技術手段包括隱私計算和聯邦學習。尹芷儀高級工程師強調算法安全的重要性,并呼吁擴大算法治理范圍。新華三安全公司研發總裁王其勇介紹了大模型技術在安全行業的應用,同時指出安全領域數據量少是存在的風險,呼吁建立數據交換機制。


   智能思創首席科學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計算機學院信息安全系主任、教授李舟軍,在會上深入分析了“垂直領域大模型”賦能網絡與信息安全的三大關鍵要點:微調、測評基準構建與指令數據集構建。他提出大模型可在威脅情報分析、代碼安全、漏洞挖掘、運維安全等方面為網絡與信息安全提供助力。同時,要在行業領域中進行大模型的創新應用落地,基礎和前提是文檔智能技術,關鍵和核心是檢索增強生成技術,前沿和未來則在于多模態多智能體技術。他所在團隊已建構了一個基于文檔智能、大模型和多智能體的技術框架與開發平臺,實現了大模型在多個行業領域的落地應用。

   會議還圍繞“大模型安全探索”和“守護軟件安全,筑牢軟件供應鏈安全”兩個專題進行了深入討論。來自國家石油天然氣管網集團、中國石油網絡安全專家中心等單位的專家們分享了大型模型在網絡安全和軟件供應鏈生態構建方面的實踐經驗。
本次年會不僅是一次學術交流的盛會,也是一次行業智慧的碰撞。與會者圍繞網絡安全新技術、新應用和發展趨勢進行了深入研討,產生了豐富的見解和創新觀點,達成了廣泛共識。

   在本屆政府/行業信息化安全年會上,我們見證了網絡安全領域的深度交流與合作。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我們相信,垂直領域大模型技術將為網絡與信息安全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智能思創始終致力于為大家提供最前沿的網絡安全研究和技術解析,讓我們共同期待李舟軍教授及其團隊的研究成果在未來的廣泛應用,為我國的網絡安全事業貢獻力量!